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 坚持群众路线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宝贵经验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历经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到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直把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协力推进。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保持正确前进方向、拥有广泛群众基础、获取不竭动力源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加强教育,筑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根基。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上的“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党员干部自觉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要加强纪律和廉政教育,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廉政纪律。 正风肃纪,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歪风邪气真抓实纠,敢于斗争,方能彰显加强和改进作风的决心,方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强化纪律约束,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深入查找和切实整改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 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要对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苍蝇式”腐败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一切依靠群众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反腐败意识和参与能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六进”活动,培育反腐败人人有责的公众意识,增强社会廉洁正能量。加强反腐倡廉宣传,大力宣传党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党纪法规、成效经验,宣传腐败的危害、群众在反腐败中的地位和参与的方式方法,传递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提高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畅通渠道,依法保障群众监督。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健全群众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完善民生政策制定论证、听证制度,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进一步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方便群众依法监督,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开展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坚决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严肃惩处打击报复行为。深入推进集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电话等多种媒介于一体的公共政策宣传、群众举报投诉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沟通对话的“快车道”。 尊重群众,汲取群众反腐倡廉智慧推进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成效必须坚持由群众检验 及时让群众了解、评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定期做好查办案件情况通报和新闻发布工作,发布权威信息,让群众评判。要适应新兴媒体发展,加强纪检监察互联网站、政务微博建设,及时、快速传递群众关注的反腐倡廉热点信息,让群众准确认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倾听呼声,建立民意调查反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和特邀监察员工作,全面、客观、准确反映群众对工作的评价,广泛、深入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作出经得起群众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