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正文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青海区调项目的一天
信息来源:青海项目部 李罡     发表时间:2012-09-20 11:11:18     阅读次数:
    

距离西安1400多公里的祁连山中部、青藏高原的北麓,在这个天地距离最近的地方,驻扎着大队11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区调项目部。这里荒无人烟,没有任何通讯设施,到最近的县城也要200多公里。进入工区就等于与世隔绝,几乎每天都是11个面孔相对。

清晨5:30分,厨师张江就开始喊大家起床吃饭。清早的高原,温度还在零下,帐篷外一片霜白,从帐篷窗口直射的明月银辉,把室内东西的影子拖的很长,宛如一层淡淡水墨画隐隐约约的印在帐篷壁上,驻地周围一片寂静,月亮像一个圆盘高高挂在天空,周围的大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的巍峨,远处的疏勒河在唰唰流动,唯一能显示生命迹象的是从每个帐篷的烟囱里飘出的一缕青烟。

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绝大多数地方车辆不能到达,两条腿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要跑的线路特别长,并且还要翻过5000米(高)的雪山。早饭是稀饭馒头,大家穿着军大衣在厨房微弱的小马灯下吃早饭。每个人都是一个馒头一碗稀饭。由于空气稀薄,饭要慢慢吃,吃快了会喘不过气来。没人敢多吃,不是大家饭量小,而是不敢吃多。吃完饭大家各自检查地质包,确保东西齐全后才放到早已发动预热的车子内。天还是黑的,月亮依旧高高悬挂。张师傅每天都要目送大家离开后才返回帐篷打扫厨房。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草原平坦且一望无际,牛羊悠悠吃草。但是,如果你到了我们的工作区,就会见识草原呈现给大家的另一张面孔。这里除了雪山就是沼泽,除了颠簸就是陷车。没有人烟也就没有路,车子全靠导航,人坐在车内左摇右晃,连车窗上方的把手都被拉掉了,座椅上方的车顶沾着许多头发,那些是我们在行进中因颠簸而被蹭掉。这也是之前我所说的没人敢多吃早饭的原因,这样的长时间颠簸,吃多了会把胃里的东西颠出来。

由于沼泽地面积太大,总让我们防不胜防,陷车然后挖车是每天的必修课,最多的一天陷车四次。车实在是不能前行了,大家就背起地质包开始步行。太阳慢慢从山后升起来了,可脚下草垛内的冰块还未融化,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那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标位置。大家慢慢走着,不敢快,也快不了,稍微走快了就得大口大口喘气。

过河是最令人头疼的,大部分河水没过膝盖。由于河水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汇聚形成的,温度特别低,大清早过河,脚底下就像是被刀子割似的,过河之后说不清脚是冻还是疼了,也许是因冻而疼吧,我们只好把脚搓热了穿上鞋子继续前行。草垛里的冰开始融化了,天气也没那么冷了,逐渐有了春天般的温暖,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这是一天最舒服的时候。10点钟左右的时候大家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了,得休息一会儿了,而太阳已经慢慢开始厉害了,紫外线变强了,可以把外套扣子解开一点了。坐下来,喝点水,抽一根烟,然后继续赶路。

当地有一句谚语:望山累死马。的确,远处的雪山看似就在眼前,可是走了两个多小时还是那么远,行走了这么长时间,周围除了老鼠洞,没有其它任何生物居住的痕迹。太阳已经升到头顶了,强紫外线照的人浑身发烫。太热了,汗水都把背湿透了。大家边走边擦汗。不时的喝水补充水分。这里最高的植被超不过十厘米,光秃秃的山上没有任何可乘凉躲避的地方,我们只能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被炙烤。一个多月,大伙个个都被晒的黑黝黝的,我们相互调侃:别看咱没出国,但过了一把瘾。

中午一点钟左右,终于走到了雪山脚下,大家松了一口气,坐在草垛上开始吃饭。午饭是两个馍一袋榨菜。吃完后才正式开始爬山,山脚下的海拔是4200米,太阳依旧挂在头顶。

背起地质包,拿起地质锤,大家开始正式投入工作中,一边爬山一边观察岩性,看到特殊的地质现象就赶紧记录下来。在海拔4200米到4500米之间,温度就降了下来,风刮在脸上凉飕飕的。这时候就必须穿好外套。如果一朵黑云飘过来就会开始下雨,依然是没有避雨的地方,为了防止图件和记录本淋湿,只能把地质包裹在外套里淋着雨继续往上爬。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地方,就是另外一个环境,风大,温度低,氧气不足,只有满山的石头。见不到任何动物,甚至植物。爬山必须贴住岩石,不然一阵大风就很有可能将人吹倒,滚下山。每爬高一米都要喘好几口气。冰冷的岩石最多坐下休息一分钟就得赶紧起身。一旦头顶出现黑云那就是鹅毛大雪。海拔4800米处是雪线,爬到这个高度后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这是常年冰雪覆盖区,厚厚的冰雪混合物附着在岩石上,阴面山凹里的雪能把人埋住。大家只能挑有岩石的地方往上爬,忍着胸闷、气短,头胀,后脑勺疼,颧骨上的肉不停跳动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低温度以及刺骨的寒风迫使大家缩着身体继续往山顶爬。

上山容易下山难,山陡的一眼就可以看见山脚,让人望而生畏。山坡上到处都是滚石,每下一步都要带动周围一大片滚石下滑,一步走不好就有可能滚下山,带动的滚石也会伤及到前面的同事。所以,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下到山后天已经黑了,周围的山黑压压的。月亮已经挂在半天空,大家有点着急了,过河都顾不上脱鞋,穿着鞋子就直接过去,因为远处的狼群已经开始长嚎,听的人毛骨悚然。没人敢休息,一口气走4个小时才走到沟口的车前。刚到车跟前一伙人就瘫倒在地上,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一天下来4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实在是太累了。

这是大队青海项目部一天的工作。

他们“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几乎每天都是两头见月亮。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项目部成员穿坏登山鞋2双,背断地质包3个,敲断地质锤5个。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核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由于没有信号,他们不能给家里打电话,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朝向遥远的家,默念他们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对不起老婆,又是把一家老小扔给你。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看管孩子,本应男人承担的一切责任都扔给了你……

对不起母亲,您去世不足百天,本应在灵前守孝,却只能在远方心里默默的祈祷……

对不起身怀六甲的妻子,本应该守在你身边照顾你,直到孩子出生。却只能每天在这里默默地翻着日历,计算着孩子出生的日子……

对不起亲爱的爸爸,您65岁生日儿子不能在您身边为你祝寿,只能站在高高的山上遥向家乡的方向默念: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对不起亲爱的女友,农历七月七,中国情人节,别人都拿着玫瑰花和男朋友一起逛街,而我只能拿着手机看着你的照片。这么重要的节日我甚至连个电话都不能打给你……

对不起,对不起……

远方的亲人,请不要为我们担心。与大山为伴,我们并不孤独!请原谅我们对事业的执着,因为每一个地质工作者都离不开大山的拥抱。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与大山交流,把最美的青春都用在与大山的对话上,我们感到无上荣光,也请你们以我们的事业为荣。

这就是大队青海区调项目硬汉突击队一天工作的真实写照,这是一支坚韧勇敢的队伍,泥泞的沼泽、高原的风雨、刺骨的雪水、叫嚣的狼群……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大队的发展需要他们,青藏高原的开发需要他们,祖国的地质事业需要他们!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二四大队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陕ICP备16000150号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长乐东路4688号中陕核资源大厦   联系电话:029-83559512    邮编:710038
建议您使用1600 X 900以上分辨率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秦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