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正文
科 学 立 项 环 保 惠 民
信息来源:刘洪敏 杨夏     发表时间:2010-04-07 00:00:00     阅读次数:
    

——二二四大队圆满完成“十二·五”废渣治理源项目调查工作

军工铀矿地质遗留勘探设施基础资料调查工作已进入尾声,为了全面完成这项工作,为“十二·五”立项乃至今后的治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自31326日,地质局地质办主任王汤红、副主任唐林在二二四大队党委书记孔维国、副队长岳荣昌及经营科、废渣项目部等相关人员陪同下,对大队曾经工作过的陕西商洛、甘肃酒泉地区的勘探设施基础资料进行核查。


由于本次项目调查工作涉及的地域广、任务重、时间紧,按照行程,313日下午一到商洛驻地工作组就立即着手筹备工作。由于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大沟深,区域内部分矿床点在“八·五”和“十一·五”期间进行过部分治理,因此现存剩余部分都地处深山。初春山中的树木还未发芽,十分利于工作的开展,14日一大早,大家踏着厚厚的落叶和残留的冰雪,背负着仪器在蜿蜒陡峭的山间小路上手脚并用翻山越岭,仔细查找,认真核对,分工协作 19日终于完成了对光石沟、麻地湾等矿床、矿点的坑、井口、渣堆的全面核查。一周的艰辛劳动,身心疲惫,但大家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奔赴遥远的戈壁荒漠——甘肃柳园地区。


柳园镇位于甘肃酒泉瓜州(安西县西北部,西接敦煌市,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矿床点位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深处,是我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工作过的区域。三月的河西走廊仍未见到春的气息,依然寒风凛冽、积雪皑皑。沟壑中除了已经干枯的骆驼刺外看不到其他生物,两边的山丘上镶嵌着片片白雪,沙尘暴更是裹挟满天黄沙不时袭来,自然环境极其恶劣23中午,从驻地一路颠簸穿越80多公里的戈壁荒漠来到工作区,同志们干饼就着矿泉水将午饭“打发”后随即展开紧张的工作。测量、跑杆、拍照、翻山越岭寻找渣堆井口,大家都相互协助、默契配合,全然没有职位、部门、工种之分。为了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局地质办王主任对每个渣堆、井口的数据都要亲自记录、把关,不厌其烦地指导测量、拍照的每个环节。夕阳西下,中午能感觉到的一丝暖意荡然无存,凛冽的寒风让人体会到了“风头如刀面如割”。为了保证安全,在测量和找点时,站在山丘上的同志不得不趴在碎石上,用智慧和意志与呼啸的山风作斗争。下午五点,尽管已又冷又饿,但为了抢时间,大家又奔赴另一矿点,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多。回到驻地已近十点,随便吃了晚饭,王主任又和其他技术人员开始汇总整理一天的数据。次日一大早工作组又驱车赶到工地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



313 日以来,两位局处室领导及工作组的同志们先后在陕西丹凤的崇山峻岭和甘肃瓜州的荒漠戈壁中穿梭,晚上还要整理资料加班至凌晨,身心疲惫,但面对工作大家依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截止324日下午五点提前结束了野外工作。

陕西商洛地区和甘肃柳园地区是二二四大队曾经的铀矿勘查工作区。那一时期,老一辈核地质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为祖国的核地质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置身于荒凉之地,眼前浮现当年苦干的景象,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们不禁感慨于老一辈核地质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深受鼓舞,慨叹此行的精神收获。

传承老一辈核地质人的历史使命,肩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组的全体同志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过去受污染的环境实施治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一代地质人的责任。他们面对大山不畏其高,面对戈壁不畏其远,历时两周,对陕西商洛和甘肃瓜州地区铀矿废渣治理点的渣堆、坑口、竖井以及探槽情况进行了复核和补充测量,提供了准确、全面的数据,还新发现了遗漏的渣堆和坑口,配合局地质办圆满完成了大队“十二·五”废渣治理源项调查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对污染地区进行全面治理,促进“十二五”废渣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保护环境惠及当地百姓。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二四大队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陕ICP备16000150号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纺渭路1009号(西安市542信箱)   联系电话:029-83559512    邮编:710024
建议您使用1600 X 900以上分辨率及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途锐信息